佛教思想命题

内容更新中


       哲学网首页    中国哲学命题目录    外国哲学命题目录    基督教思想命题    伊斯兰教思想命题    佛教思想命题

真唯识量

设置字体大小:


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提出的知识论命题,又称“唯识比量”。“量”,指人的认识;“比量”,指推理所得的认识。“真唯识量”是唯识宗关于事物不能离开“识”而独立存在的认识。
玄奘在印度游学时,有小乘正量部师般若囗多撰《破大乘论》700颂,反对唯识理论。玄奘出面反击,写了《制恶见论》1600颂。“真唯识量”是其核心内容。其论证式是:“宗”、“因”、“喻”。“宗”指论题;“因”指论据;“喻”指论证。
“宗”:真故极成色,定不难于眼识;
“因”:自许初三摄,眼所不摄故;
“喻”:犹如眼识。
在一般情况下,这个比量不能成立,因为在“因”支加了“自许”。“自许”就是自己认为或自宗认为。论证的理由必须是共许,不能以自宗的是非为是非。但是在特殊情况之下,这个比量则是可以成立的。其基本思想是,唯识学派主张的色(视觉对象)有两种;定不难于眼识的是“相分色”,即事物依感官变现的影像不能离开眼识而存在;定难于眼识的是“本质色”,即事物的自体,非是感官所能直接感觉的。“自许初三摄,眼(眼根)所不摄故”的色是“相分色”,是定不难于眼识的。
玄奘的“真唯识量”论,将正量部的说法压服了。这是玄奘对因明学的一大贡献。



看网友对 真唯识量 的精彩评论

我来说一句